(以下简称《发展规划》)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西将借助平陆运河打破临海不通江,有江难入海困境的契机,在等领域展开系统性布局,加快平陆运河先进制造业发展,旨在实现到2030年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目标。
3月8日新版2025年中国船厂地图再度更新印刷出炉,600多家中国船厂上榜地图
欢迎报名,将组团参加6月2-6日欧洲最大海事展会挪威norshipping,无忧全程协助
平陆运河将连接西江流域和北部湾海港,弥补广西临海不通江,有江难入海的地理短板。其上游与西江航运干线相连,向西直通南宁、百色并达云南,向东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向北直达柳州、来宾并通贵州,向南由北部湾出海,是广西乃至广大中西部地区便捷的出海新通道。
平陆运河先进制造业及重点园区布局图/来源:广西平陆运河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根据《平陆运河经济带总体设计》,《发展规划》提出,以钦州、贵港、南宁、北海、防城港、玉林为重点,加快平陆运河智慧船舶产业园等重点造船基地规划建设,发展内河、海洋船舶修造及配套设备制造。积极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主流船型制造企业和船舶设计、船舶仪器仪表、船用型材等船舶配套产业,推进LNG、电池、甲醇、氢等动力绿色智能船舶研发、制造和试点示范应用。其中,在南宁市广西横州茉莉花产业园、平塘江口产业园,钦州市钦南临港工业园区,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均布局发展船舶修造、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产业。
广西还规划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深海装备领域,发挥海洋资源优势,立足深海资源开发基础支撑,发展深海装备制造,建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谋划布局国家深海装备试验场,建设智慧海洋高端平台。其中,在钻探和养殖设备领域重点发展海洋钻探、深海开采、深海生物、海底监测以及深海养殖和海洋牧场装备;依托深远海风电开发、铜基新材料、铜铝合金等高端线材资源,开发新型深海用电线电缆、深海光纤;布局建设载人潜水器、有缆水下机器人、无缆水下机器人制造基地;发展海上风电整机制造、海缆、海上升压站、漂浮式风电系统等装备;以防城港、北海为重点,推进风、光氢储一体化基站建设,发展风电、光伏、储氢、储能一体化设备。
平陆运河项目始于广西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134.2公里,这中间还包括3个枢纽船闸、多座跨江桥梁等重点工程,这吸引了包括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国内大型装备制造公司参与建设。
近日,中船集团旗下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再次中标平陆运河工程马道枢纽工作阀门制造项目,包括8套船闸输水廊道工作阀门、24套省水池廊道工作阀门,阀门高7.2米、宽6.1米,最大厚度1.05米,用于实现船闸闸室的安全有序充水和泄水功能。而此前,武昌造船已经为平陆运河承担了马道枢纽双线船闸人字门制作项目,平陆运河QL6标G75兰海高速钦江大桥主拱肋、桥面格子梁及附属构件制造项目,以及平陆运河QL9标金海湾大桥主拱、格子梁、引桥钢箱梁与南珠大街跨江桥的主拱、格子梁制造项目。
此外,中船集团旗下广西造船有限公司下属广西中船北部湾船舶及海洋设计有限公司,已经与广西区内多家船舶企业完成多个船型实现批量成果转化。其中90米级LNG动力内河运输船是西江干线主尺度最大、装载吨位最多的新型新能源动力船型,可航行于平陆运河相当于内河A级航区至珠海高栏港,为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提供了船舶运力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支持,也为广西老旧营运船舶报废专项工程提供了推动力。该公司“西江干线智能油电混合动力船舶关键技术探讨研究”项目也获得了广西政府资金支持。
在《发展规划》中,广西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布局,将以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为主,全力发展船舶设计、船舶维修、航运教育与培训、国际航运交易、海事法律、货运代理等产业,并支持钦州设立船舶检验机构。
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广西将面向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海装备、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支持高等院校联合创新领军企业、科研机构等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前沿研究,布局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其中,就包括支持建设广西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并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广西)船舶与海洋工程中高级技能实训基地,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广西拥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尤其是在有色金属等材料产业领域,建有南宁市邕宁区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等6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集群、化工新材料等10个自治区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借助平陆运河的“出海”契机,广西对船海产业的布局也注重船舶配套产业链的发展,尤其是船用配套材料产业。
《发展规划》提出,以防城港钢铁基地、盛隆冶金等为支撑,瞄准区域内海工船舶、能源化工、装配式建筑等领域用钢需求,建设千万吨级北部湾核心钢铁基地;以柳钢中金、贵港钢铁集团、盛隆冶金、广钢集团等为龙头,引进和发展高的附加价值的造船板、桥梁板、汽车板、轮船板和集装箱板等专用精品宽带板以及精品钢材和特种钢材。
同时,围绕风电装备、海工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钢铁新材料、先进铝合金材料和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链,推动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链及下游应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积极引进钢铁精深加工项目,打造不锈钢“冶炼—轧制—精深加工—应用制品”全产业链,建设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平陆运河经济带钢铁生产和出口基地;充分的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废旧钢铁资源,全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开发特种钢新材料制造。